1970-07-06

1966《一水隔天涯》韋秀嫻 「妹愛哥情重 哥愛妹丰姿」

歌名:《一水隔天涯》
主唱:韋秀嫻
作曲:于粦
作詞:左几
年份:1966
專輯:《一水隔天涯》


妹愛哥情重 哥愛妹丰姿

為了心頭願 連理結雙枝
只是一水隔天涯
不知相會在何時

眷戀驚回夢 醒覺夢依稀
獨語癡情話 聊以寄相思
只為一水隔天涯
不知相會在何時

小別相逢多韻味
長別無期哪不悲
往日歡笑難忘記
你不歸來我不依

預計歸來日 哥卻未知歸
舊約煙雲逝 勞燕各分飛
只恨一水隔天涯
不知相會在何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短評:小時候第一次聽這首歌,是許冠傑的惡搞版本:「妹愛哥情重,呢句話係發噏瘋」。接著是在某歌詞書內看到這個「為食」版本:「妹愛阿華田,哥愛朱古力,為了三文治,牛奶夾芝士」。要再到後來才聽到「正經」版,是鄧麗君唱的版本,當時還以為她才是原唱者。幾十年後才知道這歌的真正原唱者是韋秀嫻(不是苗金鳳,韋秀嫻是幕後代唱)。幾十年來的翻唱版本不計其數,個人比較喜歡鄭秀文版,經林振強重新填詞及江志仁(C.Y.Kong)重新編曲,充滿時代感,亦使《一水隔天涯》在九十年代重生。梅艷芳的版本亦很特別,把《一水隔天涯》和葉德嫻的《變》合成一首歌,別有一番fusion風味。

六十年代的粵語流行曲一般「傳俗不傳雅」,這首古雅的《一水隔天涯》能脫穎而出流傳數十載,可算異數。或者,無論多麼草根或市井之人,聽得多俗氣歌曲如《行快啲啦喂》,都會想轉一轉口味,聽一首高格調的雅曲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延伸閱讀:
(1974 許冠傑 搞笑版)

(1980 鄧麗君 經典版)

(1993 鄭秀文 現代版)

(1998 梅艷芳 fusion版)

1970-07-05

1965《賭仔自嘆》鄭君綿 「拎冧六 長衫六」

歌名:《賭仔自嘆》
主唱:鄭君綿
作曲:胡文森
作詞:馬仔(盧業華)
年份:1965
專輯:鄭君綿《賭仔自嘆》


拎冧六 長衫六
高腳七 重有一隻大頭六
二三更 瓜老襯 輸到我木
日夜賭場嚟侍候 
生意唔撈我兩頭遊
我嘅錢輸哂 真係無收
食更青 頂肚癮 揾菜頭
劃積又怕彈返轉頭
問人哋借 佢又擰吓擰吓頭
籌碼部 佢又詐嬲 
拈出碼頭把本收
爛手錶 都當哂 冚辧冷冇謀
祖先不開眼 令我好擔憂
我從前知道係咁醜 
我都唔使踎街頭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短評:如果要選最經典的「遠古」廣東歌,這首《賭仔自嘆》三甲必入。論歷史,它最源遠流長,因它的曲調可追溯至1948年。論改編次數,它應該也名列前茅。據資料顯示,它身世如下:

- 誕生:1948年《載歌載舞》(香港第一部彩色電影【蝴蝶夫人】的插曲),群星唱、吳一嘯作詞、胡文森譜曲
- 首次出唱片:1950年《新載歌載舞》,白鳳唱
- 第一次「投胎」:1954年《賭仔自嘆》,馬仔(盧業華)填詞兼主唱
- 被二創:1961年粵語片《警察捉小偷》,片中新馬仔改了歌詞唱了一段
- 正式發揚光大:1965年《賭仔自嘆》,鄭君綿唱
- 第二次「投胎」:1969年《為食經》,沈殿霞唱,後來被周星馳在【唐伯虎點秋香】唱到街知巷聞(「燒雞翼,我鍾意食...」)
- 第三次「投胎」:1974年《十四座》,尹光唱、鄧登填詞(「真真折墮,我揸架十四座...」)
- 無限「輪迴」:自1965年起,無數歌手翻唱《賭仔自嘆》或眾多「投胎」版本

雖然版本眾多,但還是鄭君綿的版本最耐聽,因為他唱得最生鬼。他的唱腔真的很像一個爛賭鬼,到了最後輸清光,哭喪般的唱腔極搞笑!他唱「祖先不開眼 令我好擔憂」時突然用台山口音,亦夠無厘頭。另外,因歌詞發源自馬來亞(馬仔是馬拉人),有些詞語是馬拉粵語,如「食更青」,香港人(包括我)不懂。最後,如閣下不諳牌九或賭場術語,可參考延伸閱讀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延伸閱讀:
(1950 白鳳《新載歌載舞》)

(1954 馬仔《賭仔自嘆》)

(1969 沈殿霞《為食經》)

(1974 尹光《十四座》)


1970-07-04

1965《行快啲啦喂》上官流雲 「行快啲啦喂 啦喂」

歌名:《行快啲啦喂》
主唱:上官流雲
作曲:Paul McCartney
作詞:劉大道
年份:1965
專輯:上官流雲《粵語小曲》



行快啲啦喂 啦喂 行快啲啦喂
我招呼嗰個丁老八 佢就夠肥夠邋遢
週身癬癩一撻撻 佢學啲狂人披頭髮
一身污糟 不怕失禮 把口鬼咁滑

睇真嗰對腳似鴨 佢條腰肥褲又窄
踎響街邊揾嘢擦 佢唔食燒鵝食燒鴨
切啲叉燒 斬隻豬腳 蝦碌點芥辣

行快啲啦喂 一於走去揾嘢擦
行快啲啦喂 大箸夾啦

死啦一對燒乳鴿 佢話最平四溝八
擦咗呢餐揾拖拍 佢就連嘴都唔抹
幾蚊身家 一晚輸晒 皆因中發白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短評:「行快啲啦喂」是我老爸舊時的口頭禪,他為人性急,走路飛快,一出街便會對我們唱「行快啲啦喂,啦喂」,所以我很熟這首歌。是的,這首歌的歌詞粗魯,錄音粗糙,唱功全無,基本上又是一首無聊惡搞歌,還要來自新加坡,但偏偏它在香港爆紅,實屬異數。但回看當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實況,《行快啲啦喂》其實佔盡天時地利人和。

首先,歌名已完全符合香港人的核心文化:快!正所謂「行得快,好世界」,歌名能反映當地文化,已是成功的一部分。再者,「行快啲啦」發音近似"Can't Buy Me Love",又加一分。還有,歌詞有一句「佢學啲狂人披頭髮」,其實在暗串披頭四,因當時Beatles被稱為「狂人樂隊」,在香港被視為有傷風化的一班「飛仔」。而1964-65年正是披頭四風靡全球的全盛時期,亦曾訪問香港,令無數年青人著迷,也遭無數成年人狠批。所以,這邊廂披頭迷大唱《Can't Buy Me Love》,其他人就大唱《行快啲啦喂》(而事實上披頭迷也喜歡這惡搞版本,因為過癮!),令《行快啲啦喂》不單只是一首歌,更成為一句口頭禪,一個文化現象。

註:「四溝八」是星馬地區的廣東話,即是四元八角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延伸閱讀:

(原曲是The Beatles的《Can't Buy Me Love》)


(大AL(張武孝)在1977年再改編這歌,改了歌詞,又變熱播)

撇開主流觀點看粵語老歌《行快啲啦》《一心想玉人》
【喜有此李】阿珍與丁老八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