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4-01-10

1974《鬼馬雙星》許冠傑 「人生如賭博,贏輸都冇時定」

歌名:《鬼馬雙星》 主唱:許冠傑 作曲:許冠傑 作詞:許冠傑 年份:1974 專輯:許冠傑《鬼馬雙星》


為兩餐乜都肯制 前世
撞正輸曬心翳滯 無謂
求望發達一味靠搵丁
鬼馬雙星 綽頭勁

亂搏懵撈偏門確 唔曳
做慣監躉經已係 成例
求望發達一味靠搵丁
鬼馬雙星 眼晾晾

人生如賭博 贏輸都冇時定
贏左得餐笑 輸光唔駛㷫

做老千梗好搵過 皇帝
扮蟹瀨嘢真正係 滑稽
求望發達一味靠搵丁
鬼馬雙星 怕現形

鬼馬雙星 鬼馬雙星 鬼馬雙星

(唔 真係有型喇)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短評:許冠傑的鬼馬歌真是一個豐富的廣東話寶庫,尤其是俚語。當中的「前世」、「搵丁」、「扮蟹」等,過了差不多半個世紀,新生代已沒人說了。但「搏懵」、「㷫」、「瀨嘢」等,又流傳至今。不知道再過半個世紀,還有沒有年輕人聽得明這首歌呢?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延伸閱讀:

1974-01-08

1974《雙星情歌》許冠傑 「曳搖共對輕舟飄...」

歌名:《雙星情歌》 主唱:許冠傑 作曲:許冠傑 作詞:許冠傑 年份:1974 專輯:許冠傑《鬼馬雙星》

(重點不應該是呂有慧,但...真的很令人分心😜)

曳搖共對輕舟飄 互傳誓約慶春曉
兩心相邀 影相照 願化海鷗輕唱悅情調

艷陽下與妹相親 望諧白首永不分
美景醉人 心相允 綠柳花間相對訂緣份

心兩牽 萬里阻隔相思愛莫變
離別悽酸今朝似未見 明日對花憶卿面

淚殘夢了燭影深 月明獨照冷鴛枕
醉擁孤衾 悲不禁 夜半飲泣空帳獨懷憾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短評:這首歌的詞非常古雅,什麼「燭影深」、「冷鴛枕」、「擁孤衾」,但畫面不是古代,放在1974年其實有點兒違和。不過可能是許冠傑想刻意證明廣東話入歌詞可以好有文化內涵,而不是只得「一味靠搵丁」這類市井俗語。結果是《鬼馬雙星》這專輯的歌詞很兩極:一時極度文謅謅如《雙星情歌》、《等玉人》,一時又口語粗俗如《鬼馬雙星》、《制水歌》。無論如何,許冠傑這下show off,成功做到雅俗共賞了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延伸閱讀:
(另一MV,女主角為劉敏儀(1956-1987),有點兒像繆騫人,可惜天妒紅顏,31歲便因鼻咽癌離世)

1974-01-06

1974《啼笑姻緣》仙杜拉 「為怕哥你變咗心...」

歌名:《啼笑因緣》
主唱:仙杜拉
作曲:顧嘉煇
作詞:葉紹德
年份:1974 無線電視劇集《啼笑因緣》主題曲
專輯:仙杜拉《好彩又到Sunday.啼笑因緣》


為怕哥你變咗心 情人淚滿襟

愛因早種偏葬恨海裡 離合一切亦有緣份

願與哥你倆相親 情人共印心
最驚恩愛一但受波折 難望偕老恩消愛泯

藕絲已斷 玉鏡有裂痕 恩愛頓成怨恨
生則相聚 死也化蝶 幾許所願稱心

莫嘆失意百感生 難求遂寸心
赤絲千里早已繫足裡 緣份天賜不必怨憤
赤絲千里早已繫足裡 緣份天賜不必怨憤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短評:無線電視劇集《啼笑因緣》(留意是「因緣」,不是「姻緣」,和陳小春那首不同)播出時,我剛出世不久,當然全無印象。但這首主題曲太深入民心,每次仙杜拉演出,差不多必定會唱這歌。而找一個不諳中文的鬼妹仔唱一首那麼古雅的粵語歌,實在是非常成功的商業策略!

話說回來,片中的李司棋,真的好pure好true,果然是香港小姐冠軍(但不是無線年代)!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延伸閱讀:
啼笑因緣wiki
主題曲的重點力量之一童年回憶





1974-01-02

1974《鐵塔凌雲》許冠傑 「此時此處此模樣...」

歌名:《鐵塔凌雲》(原名《就此模樣》) 主唱:許冠傑 作曲:許冠傑 作詞:許冠文、鄧偉雄、許冠傑 年份:1972 (首播),1974 (專輯) 專輯:《鬼馬雙星》


鐵塔凌雲 望不見歡欣人面 富士聳峙 聽不見遊人歡笑 自由神像 在遠方迷霧 山長水遠 未入其懷抱 檀島灘岸 點點鱗光 豈能及漁燈在彼邦

俯首低問 何時何方何模樣
回音輕傳 此時此處此模樣
何須多見復多求 且唱一曲歸途上
此時此處此模樣 此模樣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短評:在很多人心目中,《鐵塔凌雲》是第一首粵語流行曲。事實當然不是,否則怎會有之前那幾篇?但從某些角度看它又是第一首,因為它在1972年首播,比1974年的《啼笑因緣》或《鬼馬雙星》更早,而1974年普遍被視為粵語流行曲的分水嶺。而且,《鐵塔凌雲》是最早期唱出香港情懷的歌(雖然全首歌沒「香港」一詞,但後來許冠傑總愛把「豈能及漁燈在彼邦」唱成「豈能及漁燈在香港」,更加親切)。這歌旋律易記易上口,在當年卻非大熱,可能它太「認真」太「文學」,不太合當時聽廣東歌的民眾口味。而歌名《鐵塔凌雲》只是比較易記(只不過是歌詞第一句),其實有點無厘頭,畢竟鐵塔跟香港沒什麼關係吧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延伸閱讀:
(1972年《就此模樣》,【雙星報喜】原始版本,極罕,必看!)

1974-01-01

1974:粵語流行曲的正式誕生

任何長久流行的東西,都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醞釀。例如現今覆蓋全球的互聯網,雖然普遍被視為始於1990年「互聯網之父」Tim Berners-Lee的發明,但其實早於60年代已奠下基礎,並逐步發展,約二十年後終於由純學術界的技術一躍而成為商用,最後演變成普羅大眾的流行之物。粵語流行曲的發展也相似,大約在50年代擺脫傳統粵曲的框框,開始有自己的生命,二十年來由先輩(如周聰、胡文森等)默默耕耘,再經東南亞華人助一臂之力,終在1974年突破瓶頸,冒出頭來。

令粵語流行曲(此後我會稱之為廣東歌)真正流行起來的大功臣,首推許冠傑和一眾無綫電視音樂人如顧嘉煇。是許冠傑把廣東歌的格局提升,令其雅俗共賞,老少咸宜。再加上顧嘉煇等人開始製作電視劇集主題曲及插曲,令廣東歌非常「入屋」,人人琅琅上口。就是這樣,在1974年原本還是英文歌及國語歌的天下,廣東歌成功打破了缺口,正式開始了廣東歌的潮流。